1.無功功率與功率因數 無功功率 各種用電設施在耗電做功的過程中,所消耗的電能統稱為“有功”,發電設施發出的這部分“有功”電能被用電設施在使用時消耗掉。在交流供電系統中,人們發現還有部分發出的電能雖然通過電網發講給用電設施,但沒有被利用又返回了電源。這部分沒有得到利用的電能,被稱為“無功”。單位時間內做的功稱為功率,于是就有了“有功功率”和“無功勸率”。 無功功率是因為用戶的用電負荷中存在著電感或電容負荷,電感的磁場或電容的電場在交流電路的一個周期內的一部分時間從電源吸收能量,在另一部分時間又將能量返回電源。在整個周期內平均功率為零,也就是沒有能量的消耗,只是能量在電源和電感或電容之間來回交換。 功率因數 在交流電路中,電流和電壓的乘積反映了電源或用電設施做功的能力,稱為“視在功率”。對于交流電源來說,由于無功功率的存在,它實際上只有一部分電能做了功,另一部分被送了回來沒發揮作用。因此,引入了“功率因數”的概念。 功率因數=有功功率 除 視在功率 從上式可以看出功率因數為電源發電能力的利用率,也可以理解為各種用電設施接受輸入總電能的利用率。有功功率只是視在功率的一部分,所以功率因數是一個小于或等于1的系數。在用電系統中,由于存在無功功率,所以功率因數較低,致使發電和輸配電設施利用率下降。通過無功補償,努力提高功率因數,使之接近或達到1,是我國節能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